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官网
 
 
尊龙凯时新闻
分类

尊龙凯时新闻

尊龙凯时登录首页: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基本情况
编辑:小编 时间:2023-05-10

  一、积极探索,加强管理,狠抓产品质量源头,取得了实质进展。质检部门充分发挥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的作用,全面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积极探索“把好国门,把好厂门”的有效方法,从源头抓质量,为提高我国产业、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发挥了应有作用。

  对出口危险品包装实施法定检验,对包装生产企业实施许可证管理,对包装检验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从未发生过由于危险品包装质量问题造成的运输中途恶性事故。继质检部门对海运、空运、铁路出口危险货物包装进行法定检验后,2003年,我们将对公路运输的危险货物包装实施法定检验。目前,已取得出口危险货物包装质量许可证的企业有2620家,2002年质检部门共对3万批3亿件危险品包装进行了性能检验,对5万批0。6 亿件危险品包装进行了使用鉴定。

  三是加大对出口危险品及包装和烟花爆竹产品的出口检验监管卓有成效。根据《出口烟花爆竹检验管理办法》,对我国出口烟花爆竹的生产企业实施登记管理制度,按《国际危规》要求,对出口烟花爆竹的安全质量及影响运输安全的因素进行了有效监控。在湖南、江西、广西和天津建立了烟花爆竹分类定级实验室,实现了在烟花爆竹分类定级方面与国际的全面接轨,至2002年底,全国对621家出口烟花爆竹企业进行了登记,2002年1-11月,我国共出口烟花爆竹1万批次,货值2。5 亿美元。

  五、认真履行职能,采取必要措施,强化锅容管特、危险化学品生产、包装、运输的质量安全监察和管理,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确保安全。

尊龙凯时登录首页: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基本情况(图1)

  2、建立并实施了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2001年12月,质检总局和认监委公布了在中国实施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相关规定,自2002年5月1日起,认监委指定的认证机构开始受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申请,自2003年5月1日起,凡列入《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产品认证产品目录》中的产品,必须经指定认证机构认证合格、取得指定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并按规定加贴“CCC”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和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目前,各认证机构已颁发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33494份,发放CCC认证标志5000万枚,批准近800家企业使用自行制作的CCC标志方案。

  二、突出重点,着力治本,探索建立长效打假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违法犯罪活动,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质检总局深入开展了集贸市场和加油站两个专项整治和针对“食品、黑心棉、农资、建材、汽车配件、化学危险品、进出口产品、锅容管特”八类产品的八大打假战役。从2001年4月至2002年底,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76万人次,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9757个,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52亿元,立案查处案件23万起,向公安机关移送378起。有效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在创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可靠的经济环境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严厉打击并初步遏制了黑心棉等五类重点产品及部分重点地区制假售假的猖獗势头尊龙凯时登录首页。集贸市场、加油站在用计量器具强检受检率大幅度提高,缺斤少两、克扣消费者的计量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计量秩序有了明显改观。同时坚决打击了非法进境肉类食品的活动,2001年,质检总局开展了全国范围内集中查处非法进境肉类食品专项行动,集中检查了全国冷库7481个,检查肉品261523吨,查获来自境外不合格肉品564吨,未能出示检验检疫证明及产地、标识不清的肉品1052吨。总结、推广实施了一系列打假治劣、扶优扶强的工作措施,加大了从源头上打假和治本的力度,继续保持了打假高压态势,发挥了打假主力军的作用。

  国家质检总局成立于2001年4月,由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而成,为正部级单位。质检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和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的直属机构。为加强对全国认证认可和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国务院还组建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认监委)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标准委),上述两委是国家质检总局管理的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国家质检总局的成立,是我国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政府积极履行入世承诺,做好入世后有关规则实施工作的具体体现。

  1、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我国产品质量的市场准入体系并付诸实施,围绕关系国计民生和百姓健康和安全的重点产品,突出重点企业和重点抽查项目,持续不断加大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根据抽查情况,对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给予产品免检等扶持政策,对产品质量差的企业进行严格整顿。根据近5年的国家监督抽查数据统计,共有1058类36673家企业的43577种产品被实施国家监督抽查,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7。9%,比上一个五年(1993-1997年)的平均抽样合格率高出3。8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基本稳定,并呈上升态势。强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紧紧抓住涉及健康、安全、环保、事关国计民生的产品,调整发证产品目录,严格审查程序,确保发证质量,加大发证后的监督查处力度。积极推行产品免检和出口免验制度,在2002年的食品专项免检工作中,共有生产10类食品的263家企业获得免检,另有生产24类其他产品155家企业获得免检,国家免检制度实施3年来,已有34大类共789家企业的产品获得免检资格,企业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在对全国生产米、面、油、酱油、醋的所有企业进行两查的基础上,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2003年 1月14日,我们公布了首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1323家企业名单。

  4、开展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和质量兴市活动,大力扶优扶强。至2002年底尊龙凯时登录首页,共受理81个地域的81种原产地域产品的保护申请,对龙井茶、绍兴黄酒、宁夏枸杞、吉林长白山人参等45种产品实施了原产地域保护。2001年在电冰箱、洗衣机等10种产品领域评价确认了57个中国名牌产品,2002年在电冰柜、电热水器等21种产品领域内评价确认了123个中国名牌产品。2001年,质检总局表彰了30个“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县”,至2002年底,已有175个市(县)开展了质量兴市活动,预计至2003年底,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城市将超过200个。扶优扶强活动的开展,广泛普及了质量意识,促使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许多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

  三、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机制,严把国门,切实维护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国家经济安全。

  1、建立完善了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大了风险评估力度和质量把关。2001年4月至2002年12月,共检验进出口商品1242万批,货值4555亿美元,检验出不合格商品63405批,货值29亿美元。

  六、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加强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法制体系建设,积极履行入世承诺。法规建设和应对入世工作迈出坚实步伐。根据入世承诺,质检总局组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法律的修改,并经全国人大批准颁布实施。清理了一批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不符合WTO规则的行政规章。加大了行政法规的制修订力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认证认可监督管理条例》等4部行政法规纳入了国务院立法计划,颁布实施了《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规定》、《进口食品国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办法》等行政规章,进一步完善了质检法律法规体系。按照我国履行WTO协定的工作要求,加强我国WTO/TBT SPS国家咨询点的建设。及时通报由总局或全国有关部门制定的TBT、SPS规章、标准,认真组织实施WTO的有关规则,积极参与WTO召开的各种会议和谈判活动。质检总局成立后,共修订法律1件,制定行政法规2件,参与制定了7件与质检总局职责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发布了42个出入境检验检疫和质量技术监督方面的规章,清理废止规章9件,清理与WTO相关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64件,其中制定或修改的120件,废止或停止执行的44件。

  四、充分发挥质检部门职能优势和技术优势,指导和管理双管齐下,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在服务外贸,积极促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一方面主动为外贸出口企业、出口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企业提供国外检验检疫要求和有关标准、认证、检测等方面的服务,及时提供国际市场和进口国家、地区的相关信息,共同研究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的对策。一方面积极与各国有关部门加强合作与勾通,使我国食品、苹果、鸭梨、饲草、活牛等出口有所增加。在促进我国动物源性产品出口方面,同时加强监管,狠抓源头,切实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坚决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口。2002年1-11月,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超过2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53%,占全国出口总额的9%。其中,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帮助的山东省农副产品出口达17。82万批,货值45。11亿美元,同比增长15。4%。至2002年底,已有哈密瓜、稻草垫、鲜荔枝、鸭梨等农产品先后进入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市场,创汇近3000万美元;大批优质水产、肉食品、罐头、果菜、陶瓷厂家等得到国外注册,2002年共有4548家出口食品和陶瓷企业在40个国家、地区进行了推荐注册。加强重点商品的质量分析工作,开展了对出口退货问题的调查。配合口岸查验改革,加快“三电工程”(电子签证、电子报检、电子转单)建设,积极推行“大通关”,为出口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目前已有256个检验检疫机构应用电子签证系统,186个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电子报检,34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及其440个分支机构实施电子转单。2002年共处理电子签证报文214万份,电子报检576万份,有效电子转单135万份。全国电子业务联网企业超过3万家,检验检疫系统电子申报占全部申报的50%。积极开展原产地标记保护和利用普惠制的工作,使我国出口产品享受更多的关税减让优惠。目前已对121个原产地标记产品进行了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2002年1-12月,共签发产地证359万份,签证金额达901亿美元,其中普惠制产地证为279万份,签证金额为659 亿美元。

  二是强化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的的监督管理。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质检总局分期分批对危险化学品及包装物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前已发布农药尊龙凯时登录首页、溶解乙炔等以及危险品包装物共8类产品的发证实施细则,正在对第一、二批10类400多种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品包装物开展发证工作。

  2、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强化了口岸卫生检疫、卫生监督和传染病监测,提高了口岸卫生监督水平。针对国外重大检疫性传染病频繁爆发的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入境人员的卫生检疫监测,防止疫病传入。2001年4月-2002年12月,质检总局针对国外爆发的炭疽、霍乱、流行性脑膜炎、登革热、埃博拉出血热等疾病,共及时发布了32个质检总局公告,对231万出入境人员进行了检疫监测,对155万出入境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监测,对231万出入境人员进行了预防接种。

  3、强化对出口企业的管理,加强源头管理和关键环节控制,保证和提升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建立和完善了出口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包括养殖、生产、加工、储运和出口等关键环节的卫生质量监控模式,建立和发展从养殖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有效从源头提高了出口产品质量。完善了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制度,为保证质量,对出口食品卫生注册实施动态管理,2002年取消不合格企业1286家,新注册企业2453家,现注册总数为9817家。

  认证认可“四统一”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初步建立了部际协调机制,认证市场整顿工作初战告捷。建立起新的认证市场准入和监督制度,对认证机构、认证培训与咨询机构进行了重新审批与登记,查处和公开曝光了一批违法违规代理境外认证业务的机构,使认证工作初步纳入依法有序发展的轨道。2002年,国家认监委根据投诉对12家认证机构进行了调查,发现有7家认证机构存在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认监委对其进行了查处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了7家机构的问题;随后组织了90多家认证机构的自查,根据自查结果,暂停、撤消、注销了一部分企业的认证证书;至2002年底,国家认监委共批准认证机构105家,认证培训机构96家,分包认证机构16家(其中外资机构11家),台港澳及外国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常驻代表机构15家,批准认证咨询机构937家。在积极推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大力整顿认证市场的同时,完成了国内认证机构认可、实验室认可和认证人员注册机构的整合,建立了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体系。目前,经认可的实验室有1012家,得到国家质检中心授权的240家,共发放实验室计量认证证书20000多张。开展了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

  七、发挥国家认证委和国家标准委的管理职能,强化监管,稳步实施,认证认可和标准化工作获得良好开局。国家认监委和标准委成立后,边组建边积极开展工作,推动认证认可工作和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国家质检总局自成立以来,根据 “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要求,确定以“狠抓源头,深入打假,严把国门,服务外贸,确保安全,带好队伍”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机制,使质检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针对以前出口打火机量大、质量水平低、市场混乱的问题,质检总局将出口打火机列入法定检验目录。根据国际危规ISO国际标准对其进行检验,同时对生产企业实施登记管理制度,极大地消除了因打火机安全质量问题造成的运输事故及使用的安全隐患。2002年1-11月,我国共出口打火机9416批次,货值2。4亿美元。

  一是强化锅容管特安全监察工作,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颁布了《锅炉压力制造监督管理办法》等三个规章,制修定了《客运架空索道监督检验规程》等16个安全技术规范,统一锅炉压力容器的许可和监督管理,规范监督检查行为,加强电梯等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有效开展锅容管特的制造、安装单位许可制度管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普查整治中,共发出整改意见通知书205623份,对有问题、要求治理的有378835台,占总数的12。9%,其中已经完成治理的有227301台,不能保证安全予以报废处理的67875台,占总数的2。3%。由于加强了监管,锅炉管特严重事故率明显下降。

  3、加强了动植物产品和食品的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严格进口检疫把关,切实防止境外有害生物通过随货物、包装或运输工具途径传入我国。2001年4月至2002年12月,共检疫出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219万批,货值495 亿美元。从中截获大量动植物疫情。2002年在进境植物检疫中,共截获有害生物1300多种,带疫批次为22280批次。其中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11种279批次,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31种3768批次,三类检疫性有害生物49种1508批次。对进境的18批共9728头种畜进行动物检疫,其中16批次,782头检出二类动物传染病。2001年4月至2002年12月,共检疫出入境食品88万批,货值218 亿美元。

  加大国家标准制(修)订力度,总局成立以来,批准、发布国家标准1049项,主要是安全、卫生、环保和基础方面的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率为58%。至2002年底,我国已有国家标准20206项,其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为44。2%。开始履行WTO/TBT义务,开展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通报和咨询工作,按WTO/TBT规定的范围正在清理现行的强制性标准,全面部署了“十五”后三年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加大了标准化研究工作力度,全面启动了国家重大研究项目——“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课题。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完成了《全国农业标准化‘十五’发展计划(2003-2005)年》的编制工作。组织了《粮食卫生标准》等18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建立了《重要农产品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数据库》。一个以工业标准化带动农业、服务业标准化的局面正在发展,以国家标准委为主管,各行业、各地方为依托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分享到: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官网

分享到:

400-123-4567
Copyright © 2012-2023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中国官网 版权所有